English

娄丹:致力基因工程成果产业化

1999-08-24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刘敬智 我有话说

国家医药评审委员会委员、著名的生物工程医药专家娄丹少将,在他60岁的时候,离开实验室,投身于基因工程成果产业化,这是为什么?

十年前,他不仅研制出了一种独特的干扰素和红细胞生成素,而且研制出了生产这种干扰素和红细胞生成素的全新成套技术,并且在以他为主任的沈阳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完成了中间试验。

他原本以为有了成套的生产技术工艺,将这项技术转让出去,就能为我国的医药领域增添两个生物工程的新品种,造福于我国人民。然而事实使他大失所望,他走访了许多药厂,却没有一个药厂接受这项新产品和技术。不是人家不愿要,而是要不了。因为技术太复杂了,要求太高了,即使有钱去买设备,也没地方去寻找相关的人才。

娄丹教授研究单克隆抗体长达20年之久,难道真的让这两项重大成果寿终正寝,装进保险柜吗?他不甘心。怎么办?唯一的选择,就是他这位60高龄的老专家亲自下海了。

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朋友和弟子,立即得到了远在美国的朋友和弟子们的响应,于是一个合资公司成立了,取名为三生公司。这个合资公司还在美国建立了一个研究所,专门追踪先进的生物工程新成果,以便保证公司的成果不会落伍。

娄丹首先研究了我国基因工程制药企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他认为,要确定好自身发展的方向,必须研究透我国现有基因工程企业的有关情况,避免别人已经走过的弯路。通过研究,他将我国现有基因工程企业存在的问题总结为以下几点:缺乏创新产品;下游技术薄弱;政策滞后;资源浪费大;产业规模小;急功近利、缺乏风险投资。其中最主要的是两点:下游技术薄弱尤其是纯化处理技术与先进国家相比差距太大,造成产品质量难于与国外竞争;产业规模小,造成成本过高,亏损严重。

明白了上述问题,娄丹对自己的产品首先从纯化技术上下手,用全力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那是一种将国外的先进技术与自己独创的生产工艺巧妙结合起来的新工艺,它使我国的生物技术产品质量一下子提高了一大步。1997年,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发布的《全国生物制品质量检定报告》中提到:三生公司生产的干扰素与进口的产品相比,纯度、比活性、效益和安全等各项指标均一致,这说明我国生物技术产品质量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正因为如此,娄丹的红细胞生成素一问世,便引起了国际上的重视,一批批定单随之而来。

那真是一种奇特的产品,在一个并不很大的瓶子里,被称为EPO的红细胞生成素,正在用高技术创造的特殊环境下自动生成、增长,一个月后,满瓶子都将是这种生成素。到那时,它的产值将是投入的几十倍。这就是高技术的价值。

高技术的产值是巨大的,但必须有相当的规模,投入也是巨大的。因此,三生公司投资8000万元兴建了一座现代化的生物技术厂房,年产高质量的基因工程制剂500万支以上。

“只有上规模,大批量生产,才能显著降低成本,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才能适应我国的消费水平,使老百姓真正受益。”娄教授说。

为开辟高技术产品市场,娄教授不仅组织了一个以大中城市、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型医院为中心的销售网络,还成立了海外贸易部,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娄丹还用高薪特聘了香港的专业咨询公司帮助用先进的理念建立营销系统,效果极佳,销售额每年以60%以上的速度增加。

高技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不断推出新的高技术产品。为此,娄教授的三生公司建立了“生产一代、报批一代、研究一代、准备一代”的产品开发体系,这使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了主动。目前,已有三个产品上市,一个产品进入临床试验,六个项目在中试。

如今,年过花甲的娄教授仍在用自己的智慧,开辟我国基因工程成果产业化的新天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